结婚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人生大事,但是近来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是家里最花钱的事。各种彩礼攀比也愈演愈烈,有的家庭还为此倾家荡产。
2016年11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会议,要求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6年濮阳台前县下文件,对红白事标准进行了明确要求,要求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不执行要被惩戒。

【文件】
要求村民结婚 彩礼不高于6万元 2016年12月27日,台前县下发《台前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建设“德美台前”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以及《台前县农村红白事标准参照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指导意见》)等文件,对红白事的彩礼、酒席等标准提出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倡喜事新办,提倡简化婚前程序,简约订婚、结婚形式。要求进行彩礼控制,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提倡“不要房、不要车,自己家业自己创”的自强创业观,摒弃因婚借贷、婚后还账尤其是让老人背账还账陋习。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
此外,《指导意见》还规定,喜宴酒席控制在10桌以内,车辆总数控制在6辆以内。文件强调,《指导意见》的规定为当前最高标准,各地标准高于此标准的,按照此标准执行。
对于村民在具体操办过程中拒不遵守已列入本村村规民约规定的红白事相关标准,村“两委”干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要第一时间介入制止,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负面曝光和集体不参与其红白事等方式进行惩戒。
【现象】
筹办一场婚礼 花掉父母半辈子积蓄 得知河南商报记者在了解彩礼风俗后,很多地方的读者打来了电话。
来自濮阳农村的准新郎王敬,筹办婚礼短短一段时间,就几乎花掉了父母半辈子的积蓄。“女方家里要求有价值15万以上的全款车。”王敬说,老父亲在4S店摸出16万元现金买车的场景,他一辈子也忘不掉。
济源市一位乡村教师说,自己去年结婚时,十来万元的彩礼加上在市区买房装修,父母花了将近30万元。“花了父母一辈子的辛苦钱,最后还借了不少。”这位老师说,他是长子,自己还有一个弟弟没结婚,“因为发愁,我爸妈不知道哭过多少次。”
【声音】
@星星:俺们那儿彩礼说法还有很多,一般有订金万里挑一(10001元)、结婚再拿六六大顺(66000元)、九九归一(99000元)等,感觉压力山大。
@喵草莓826:我们那边似乎没那么多说法,结婚一般就要求两方给孩子们在市区买房买车,再拿个8万到10万元,给新人结婚用。现在结婚都是两厢情愿的事,真心相爱一个戒指就能搞定的事,为什么非要搞得倾家荡产呢?
@我炒鸡炒鸡帅a:按照“三斤三两”“万紫千红一点绿”这种习俗,彩礼在10万到20万元,太吓人了……结婚花费几十万,结婚后夫妻俩还一辈子,值吗?
@大沫沫:听起来不错,不过恐怕实施起来有难度,现在年轻人很多都在外打工,谈婚论嫁又不是只在一个地方,怎么可能控制得了?